字号
字号 标准

“农大记忆”—云锦凤教授访谈实录

时间:2023-11-20 作者:特色文献建设 浏览量:

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部于2023年11月10日录制完成我国杰出的草学教育家、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牧草育种学云锦凤教授的访谈视频。

初见到云锦凤老教授,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油然而生,慈祥而富有亲和力,言语中透着风趣幽默,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我们完成了对云锦凤老教授的采访。云锦凤老教授对这次采访非常重视,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云锦凤简介:

云锦凤(1941—),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畜牧系草原专业,同年留校任教。1981-1983年公派赴美留学深造,师从国际著名植物细胞遗传学及育种学专家道格拉斯.杜威博士。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两届(8年)中国草学会理事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畜牧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草品种育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草业研究院首席专家、第22届国际草地大会(IGC)连续委员会委员。是我国牧草育种的学科带头人。

主编的《牧草与饲料作物育种学》(2001年),2005年被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评为全国优秀教材。著作《牧草与饲料作物育种学》(第二版)被确定为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该课程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也是内蒙古草业科学专业首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我国牧草育种学科首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先后带领中国草学会代表团出席第七届国际草原大会(IRC)和第二十届IGC,为两个国际大会的成功申办和在内蒙古的联合举办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担任中国草学会理事长期间,成功申办、举办“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呼和浩特),来自世界76个国家的1400多位国内外代表参加了大会,为促进我国的对外交流合作和草业科学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主持完成国家“863”、农业科技跨越、农业成果转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率先应用植物染色体组分类系统划分中国小麦族内多年生牧草类群,并以此理论指导牧草远缘杂交,创新禾本科牧草远缘杂交技术与理论。采用常规和现代育种新技术,先后培育出“草原系列”杂花苜蓿、“蒙农杂种冰草”和“蒙农1号蒙古冰草”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牧草新品种15个,其中“蒙农1号野大麦”是披碱草和野大麦属间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杂种冰草1号”是航道冰草和蒙古冰草种间杂交与染色体加倍育成的四倍体杂种冰草。带领团队初步构建草品种“育—繁—推”体系,在我国北方人工草地建设、沙化和退化草地修复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0余篇。著有《中国小麦族内多年生牧草远缘杂交研究》《冰草的研究与利用》《牧草育种技术》《中国草地饲用植物染色体研究》等专业书籍。培养硕士研究生36名、博士研究生21名。

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和“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云锦凤教授分别从最初为什么选择草原专业、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和生产实习、毕业留校任教、出国深造、回国后的教学科研、感恩国家和学校的培养、对学校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讲述。

为什么选择草原专业,云锦凤说:

从小受家庭蒙古族文化、风俗的熏陶,对草原有一种向往。高中学的是俄语,特别喜欢学,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校前身)当时有苏联专家授课。

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和生产实习,云锦凤说:

大学期间,接触到真正的草原牧区,认识到靠天养畜的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落后和脆弱。1961年在海牙牧场实习,遇大旱,羊吃草根和沙子,我触动很大。逐渐认识到我们专业的重要性和我们学草原人的责任,让草原绿起来、牛羊吃饱肚子、牧民过上稳定的生活。

毕业留校任教,云锦凤说:

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在草原系牧草教研室育种组,在老领导和前辈许令妊、彭启乾指导和带领下搞教学和科研,同组成员有吴永敷、马鹤林老先生,在他们的帮助和带领下搞教学和科研。1964-1965年,我被派往锡林郭勒盟种畜场搞科研,是当时的实验基地,主要内容是牧草引种、草原系列杂花苜蓿的驯化和选育。当时在一起工作的有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专家黄文慧、耿华珠等及草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布仁、智成英等。从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许多研究项目基本停了,直到1976年开始下试验地。

出国深造,云锦凤说:

1981年10月,在内蒙古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内蒙古科委把呼市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人员,经过推荐、考核派往美国学习深造。

在美国在犹他州立大学学习的两年当中,针对教学和自治区草原建设的需求,选修了许多相关课程、教学实习,进行科学研究,并收集了大量适应我国抗寒、耐旱的牧草资源,为回国后的教学、牧草种子资源的研究和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积极投入到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USDA-ARS-FRRL),参加了牧草研究室的科研课题,先进的育种技术为回国后的教学、牧草种子资源的研究和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后的教学、科研,云锦凤说:

回国后,内蒙古科委很快给我立项,1985-1990年大力支持我组织团队,开展冰草育种工作。在内蒙古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跨越计划、863计划等项目也获得支持。我们这个育种团队先后经过30多年的打拼,应用新的育种理论,采用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育种新技术相结合的路线,培育适应自治区和北方种植的抗寒、耐旱的牧草新品种15个,并形成了育、繁、推产业体系,在牧草生产和生态建设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感恩国家和学校的培养,云锦凤说:

多年来,我们得到学校和自治区的表彰和奖励,我在2011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特别贡献奖,代表出席会议的获奖者发言,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和国家、自治区、学校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归功于共同奋斗的科研团队。

对学校的建议,云锦凤说:

1.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进而带动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提档升级。例如:草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自治区双一流建设拔尖学科,同时也是与自治区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优质农畜产品输出基地建设“重大任务”契合度、支撑度最高的学科。学校、自治区应重点支持。

2.民族特色也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办学特色,在全面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继续探讨适合草原牧区为牧民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科师资队伍规模曾经位列国内同仁第二,人数多、研究方向全,曾经是我们的优势。但是,近年来集中退休人数较多,特别是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人数锐减,学科师资队伍在国内竞争优势下降,建议在草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给于“人才特区”政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

云锦凤老教授是一位一生为教学、科研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让我们进一步领悟、传承名家身上所展现的使命与担当精神,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迈进新征程。

2023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