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农大记忆”—潘石峰教授访谈实录

时间:2023-09-14 作者:特色文献建设部 浏览量:

卷首语

“访先辈旧时,颂农大精神”。为了找寻那些伴随内蒙古农业大学建立和成长的一段记忆、一种情怀、一份力量,图书馆特色文献部开展了“农大记忆”系列访谈活动。通过老教师的亲口讲述,深情回忆一代代农大学人耕耘不断的奋斗故事,进一步领悟和传承老教师们身上所展现的使命与担当精神,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迈进新征程。

2023年5月20 日,随着电话的接通,我和机电工程学院的潘石峰老师在线上第一次“见面”了,潘老师已经88岁高龄,老人家满头银发、声音洪亮、谈吐清晰、精神矍铄。我和潘老师说明了“来意”。潘老师非常热情地同意了我的请求,他说“我现随女儿在香港生活,有些资料需要寄过来。准备的时间可能需要长一点”。之后我们约定了下次采访的时间。2023年7 月8日我通过视频连线采访了潘石峰老师。

潘石峰简介

潘石峰1935年11月生,湖南醴陵人。中共党员。1961年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与工艺专业毕业。毕业之后,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自愿报名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分配到内蒙古林学院工作。

潘老师分别从最初建校情况、教学实践、专业建设、科研工作、退休生活及对青年学子的寄语等方面进行了讲述。

建校情况

林学院创建于1958年,开始是在内蒙古的边境小镇—扎兰屯市建校,1960年搬迁到呼和浩特市。在老院长刘复初的带领下,一边建校、一边招募教职工;一边招生,一边组织教学;到1966年春基本建成。

1978年华中农学院全国农林院校液压师资班合影潘石峰二排左七

1971年林学院第一次与农牧学院合并,建立了林学系。1972年部分专业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1974年潘老师在农机系工作,担任液压传动的教学工作。1977年被派到武汉“华中农学院”(现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全国农林院校液压师资班”培训学习三个多月。

1978年,林学院又从农牧学院分离出来,恢复林学院建制。在此后20多年,林学院有了很大的发展,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成为了一所名副其实的林业综合大学。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调整,林学院又于1999年合并到农牧学院,成为现在的内蒙古农业大学。

潘老师说:“我1961年分配到林学院,后又在农牧学院工作,1995年退休,退休之后又被聘到湖南张家界武陵高等专科学校任教5年。所以说前前后后,我在高等教育战线工作了40年,在这个期间我为国家、内蒙古的教育事业为林学院,农牧学院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学实践

1989年潘石峰(左一)与高晓民在WY-I型多功能液压实验台实验

潘老师先后担任“热工学”、“金属学”、“木工机械”、“液压传动”等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他认真备课,力求讲好每一堂课,为此还研制出“平面活动挂图”,并根据教学的需要研制出“WY-I型多功能液压实验台”。这个实验台,一台相当于三台从外面购买的实验台的功效,学生在这个实验台上可以进行回路设计,并且根据自己设计的回路布置元件、链接油管。这个实验台,不仅节省了经费6.5万元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教育厅授予他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专业建设

1987年潘老师任林工系副主任,1989年任系主任。在系主任这个岗位上潘老师严格教学管理。经常组织听课,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制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这样就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使得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得到正确公平的评分。根据教学实习的需要,潘老师兴办了“金工厂”“木工厂” “人造板装饰板厂”。这几个工厂的建立既解决了学生实习的问题,也为系里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全系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并先后兴建了“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室”“机械原理与应用实验室” “液压传动实验室”。1990年根据内蒙古教育厅中职技处的指示和要求,在林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潘老师创建了“木工专业师资班”这个专业。对这个专业的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以及对这个专业的招生、录取、和培养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这个专业从1990年开班,到2002年停办,前后招生十几届,培养出400多名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比较强的木工技术动手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受到多个行业的好评,很多学员成了现在很多民营企业的骨干和领导。

科研工作

多年来潘老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科研工作。

1.参加了《4BQD-40型气力喷播机》的设计和研制。这个机器在1988年通过了鉴定,在沙漠的造林中得到了应用。这个科研项目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主持设计《湿刨花大料仓》,这个料仓被用在临河刨花板厂。

3.主持完成自治区科研项目《大带锯跑车自动化的研究》。这个项目以“液压传动”“微机控制”、 “光电摇尺机构”等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完成以后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操作这台机器的人数由原来的5到6人减少为1到2人。并且制材精度大大提高,板材的厚度误差大幅减少,由原来的十几毫米减少为2到5毫米。这个科研项目后来获得了林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4.主持完成科研项目《稀土在胶黏剂中的应用》,这个项目于1995年通过鉴定。

5.组织编写了木工专业师资班培训教材(六种共8册)。其中《木工机械》这本教材是由潘老师主编。这套教材于1994年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8年大带锯跑车自动化的研究实验潘石峰(正面中间)

1995年稀土在胶黏剂中的应用项目验收审定会潘石峰(左六)

6.发表了二篇论文。一篇是《全液压大带锯跑车的研究与设计》,另外一篇是《微机控制的高精度摇尺机构》。著作有《农牧业机械液压传动》,这本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在职期间,潘老师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党员。199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教育部、人事部颁发的证书、奖章和奖金。获自治区的优秀成果奖,林学院的优秀成果奖,先进工作者奖。

退休生活

潘老师1995年退休,退休之后又被聘请到湖南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工作了5年,到2000年完全从教育战线退下来,现随女儿定居在香港。

对青年学子的寄语

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40多年来,潘老师教育培养的学生成百上千,他们分布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祖国的各条战线,都做出了不俗的成绩。潘老师深情的说:“希望他们在各条战线继续努力奋斗,为母校争光,为国家的富强、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经过了约一个小时的视频连线我们结束了这次采访。潘老师热情和敬业的精神令我们深深的敬佩。他的话语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工作,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立足本职,坚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