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副研究馆员刘伊敏、王小丽做专题讲座

时间:2022-07-07 作者: 浏览量:

2022年7月7日下午,馆员刘伊敏、王小丽在图书馆一楼3D科教影视厅进行专题讲座。图书馆馆领导及馆员共计67人参加了本次专题讲座。

15:00-15:30,刘伊敏馆员做了主题为“面向智慧时代的图书馆空间服务探讨”专题讲座。

图书馆空间是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图书馆不仅是学习知识的空间,也是探索生活和情感交流的空间。智慧时代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也将从原有的“书本位”的阅览服务空间转变为“人本位”的多元学习空间。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下,图书馆将以空间革新为切入点,助力多元学习空间的重构。

刘伊敏馆员提出了图书馆空间建设三要素:空间、资源和服务。

1.空间建设。包括实体场景空间建设和虚拟场景空间建设

1.1实体场景

智慧图书馆空间实体场景既包括图书馆物理建筑空间、电子设备、声光电、温度、湿度等物理环境,也包括人力资源等要素。

1.2虚拟场景

虚拟场景建立在虚拟技术的基础上。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全息图像等技术的成熟给虚拟场景构建带来了新的契机,如:国家图书馆新阅读空间的全景展厅可以实现裸眼VR效果,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终端观看其馆藏典籍、文物古迹等VR资源,使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2. 资源建设。包括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建设

2.1 信息资源

主要指图书馆纸质和数字化资源。根据空间建设的定位,图书馆要在原有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紧扣“专业学科交叉融合”这一发展方向,重点抓好特色资源建设,精准掌握用户需求,以图书馆实际为前提条件,有针对性的提供专业资源。

2.2 设备资源

主要指网络、软件、硬件和相关设备资源。空间建设工作是一项耗费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用户需求为前提条件,系统考虑资源建设发展趋势和服务转型目标,把物理设备与软硬件设施进行有效关联,做到以“资源”创“服务”。

2.3 人力资源

专业服务团队是图书馆空间再造工作顺利开展的源动力,因此专业团队建设不容忽视,它与资源建设、服务创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构建优质的专业服务团队,深入用户群体,嵌入项目研究过程,嵌入信息服务全过程,在服务参与过程中搜集整理资源的应用成效,拓展开发与用户需求匹配度更高的信息资源和信息产品。

3. 服务建设。主要包括:小组学习预约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培训服务、技术顾问服务、新媒体服务等。

刘伊敏馆员与大家分享了我馆的特色空间。如学习空间、创客空间、文化空间(承文堂、草原文化小屋、学人文库)。我馆利用这些文化空间开展了很多阅读推广活动,比如真人图书馆、樊登读书驿站、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有效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

最后,刘伊敏馆员对图书馆智慧空间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提升馆员的技术消化能力

智慧空间的“智慧”根本上需要技术来支持,图书馆员的技术消化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慧空间为用户提供理想中的智慧服务的能力。

2.警惕唯智能设备论

智慧空间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融合体,要实现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响应,需要将获取到的数据互联、融合、分析、整理之后为智慧空间提供新的、准确的信息,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的服务。

3.重视智慧内容建设

目前图书馆的智慧空间存在重技术轻内容的现象。足够的虚拟现实内容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馆员加入到内容的创作中来。

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约束,以用户为中心,以图书馆与用户、用户与用户的关系为纽带,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空间,进一步提升空间的文化价值。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休闲功能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地位日益增加,图书馆打造休闲文化空间,其作用不局限于休息和娱乐,而是能够让用户在一个开放、轻松的休闲空间里完善自身,相互间进行交流互动,因此,休闲文化空间身兼休闲、学习等多重功能。图书馆除了在馆内设置相关的休闲文化区域,还可以通过与书店、咖啡厅等多方合作,构建“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咖啡厅”等“图书馆+”空间再造发展模式,建设复合型的跨界融合空间,实现空间内涵衍生化。

15:30-16:20,王小丽馆员做了主题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与对策研究”专题讲座。

数字图书馆主要是进行数字化信息的搜集、保存及传递,概而言之,即是数字化信息的存储中心与传递中心。随着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其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协调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源共享之间的关系是数字图书馆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王小丽馆员首先介绍了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的内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从时间和空间来讲,极大提高了读者享受信息服务的便利性。

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

从高校的特点来看,师生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主要使用群体,这部分群体的特征在于用户群体数量多,适用频率高,资源类型较为集中等。基于以上特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也会呈现出相应的特色。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资源采购,减少不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在新时期的主要方向,加强高校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

王小丽馆员提出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问题。

1.馆藏纸本文献数字化时的著作权问题

高校图书馆藏有大量的图书、期刊等纸本文献,将这些以纸为载体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不仅可以改变其数字形式以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先进的电子技术也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存储效率与管理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相关法律规定,数字化过程为复制行为,根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中相关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利用信息网络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本馆收藏的、合法出版的数字作品及依法为陈列或保存版本所需的数字化形式复制作品,无需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上述法律条文虽然规定数字化处理无需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但对数字化作品的使用地域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即仅限于自己馆舍的服务对象,超出即可能构成侵权,比如数字化资源涉及的传播,就会涉及作品著作权人的复制权等权利,需得到著作人的授权方许可。

2.购买数据库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现阶段各高校图书馆将购买数据库资源作为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手段,该方法可以迅速充实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且可以将作品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纠纷风险降至最低,因为即使出现知识产权问题,也是由数据库出版商与作品著作权人之间解决,图书馆作为第三方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图书馆在开放利用数据库时,必须充分尊重数据库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应用过程不得超出双方合同所约定的范围。此外,如果高校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本身就存在知识产权纠纷问题,还会有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

3.网络数字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进行的网络数字资源开发所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最为突出。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自身的馆藏资源再多、数据库出版商的数据库内容再丰富,与浩瀚的网络信息资源相比,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途径。虽然互联网中的很多公开文献资源均可免费使用,但同样存在作品的知识产权问题。

王小丽馆员探讨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1.加强立法,建立与数字图书馆建设配套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2.努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

3.制定并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置版权图书馆员岗位。

4.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措施。

王小丽馆员认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保护知识产权密不可分,两者必须同步进行、共同发展。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和创作热情,使数字图书馆建设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在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只有加强保护意识,采取全方位的规避和防范措施,才能使本馆的数字资源不受非法滥用,利用技术及管理等手段保护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资源,才能保障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对策对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王立中馆长就讲座内容做点评。王馆长指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在收集、利用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通过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可以提升馆员业务水平,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在今后工作中,馆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加强学习,加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