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部于2025年1月2日录制完成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韩宝生老师的访谈视频。
个人简介:
韩宝生,1959年2月出生,籍贯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实验师。1980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林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为林业机械设计与制造。1993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农业机械化工程”研究生助教进修班结业。从1980年7月留校至今,前后从事“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 “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实验教学工作,培养了众多实用型人才。韩宝生老师长期从事农牧业机械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参加了多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在国家核心期刊及学报上发表相关专业论文多篇。

韩宝生老师严谨正直,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于求学之路,韩宝生老师说:
我的家乡在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背靠大青山,南临土默川,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我们这代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争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信念和追求。
一九七八年是个伟大的年代,是科学的春天,是全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是全国统一考试的第一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就想,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很热爱我的家乡,也热爱农村这片热土,我知道农民的辛劳。所以,我报考的志愿就想填报和农业有关的,想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当时我想报两个志愿,一个是农业机械方面的,因为我从小喜欢机械,还有就是农田水利建设。最后还是被林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录取。当时录取通知书上写的是内蒙古农牧学院。但是录取通知书发了以后,这个专业就分成林学院和农牧学院。我当时还在农牧学院待了一个多月,后来搬到林学院。不管是林业机械也好,农业机械也好,机械是大同小异,所以学这个专业我还是很喜欢的。

第一排左数第一人为韩宝生老师
1979年底,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77级的同学在一场团支部组织的讨论中,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多做贡献”的行动口号,被《中国青年报》报道后传遍全国,影响了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迅速融入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的青春回答。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作为大学生,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动和澎湃。在大学两年的学习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
谈起今天取得的成绩,我深深地怀念和感谢当年的大学生活。当时的学习生活环境很艰苦,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都非常有限。没有电脑,上课要记很多笔记。我自己上大学时多次整章整节地抄书,读书笔记少说也有几十万字。我认为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如写作、表达等。认真学习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其他如接受教育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心理承受力,坚韧不拔的毅力等等都是大学生需要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努力学习,发愤图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仍觉得自己知识面还是不够,也想继续学习和深造。于是在1992年到1993年,我在原内蒙古农牧学院举办的“农业机械化工程”研究生助教进修班学习了一年,这一年对我知识面的拓展有很大帮助。通过系统学习,我具备了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好地掌握了高等学校教学的原则和规律,为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留校教学、实践性工作,韩宝生老师说:
1980年7月毕业留校后,我被分配到原内蒙古林学院机械制造教研室,从事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实验及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性工作。等到这个工作逐步熟悉了,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就让我参与了课程设计工作。当时的课程设计主要是搞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和专用夹具的设计。再后来,老教授觉得我教学能力突出,也允许我指导毕业设计了。我在老一辈教师的指导下,辛勤工作,进步较快。
当时,我们利用寒暑假跟校外企业合作,从事项目研发与设计工作。我的老师郑国寅在这方面对我帮助非常大,我记得很清楚,就是搞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这是我第一次走向社会搞设计。
经历过这次设计项目,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所学课程怎么跟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前就是学会了做题,考试考个七八十分满意了,考个六七十分很沮丧。但是真正怎么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这是我第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很多方面的分析,比如尺寸的标注,还有用什么材料?它的热处理怎么处理?老师让我设计完图纸以后,拿到工厂,在工厂跟工人师傅一起把它加工出来,再组装起来,再到生产上运用,这是对我第一次全面的实践性的培养。

左数第七人为韩宝生老师
1999年,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成立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合并以后,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主要承担机床、刀具实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日常教学、实验任务,领导还让我分管了牧机实验室、液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当时两校合并以后,除了这些实验课和科研工作以外,我积极参与了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工作。课程设计还是搞机械制造工艺学这方面的课程设计,同时也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我们主要是在国家的大型工厂,有大同的616厂,还有包头的一机厂、二机厂,这些企业都是军工企业,而且这些企业基本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们带学生去企业实习,要求学生必须发扬军工精神,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认真听取老师悉心指导,在工厂实践中学习先进知识,学习在课本上没有看到的先进技术,提升综合素质,积累工作经验。每次我带学生实习,都格外珍惜社会实践的机会,克服条件上的困难,圆满完成了教学和实习任务,践行了农大人的本色。

第一排左数第一人为韩宝生老师
根据教学工作实际需要,我编写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自编教材《金属切削原理及机床实验指导书》。该教材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金属切削原理知识与实际的机床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技能,包括了解机床的用途、布局、各操纵手柄的作用及操作方法等,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如观察机床各部件运动、调整机床参数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研发,韩宝生老师说:
两校合并以后,除了实验室建设以及实验课的教学以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农大产学研的最大特点,就是很注重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我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农牧业机械的创新设计与推广上。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四位老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自治区级和学校课题,10多项科研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
我本人主持了一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锤片式粉碎机异形筛片的粉碎机理及其试验研究》。在这方面发表了多篇论文,培养了一个硕士研究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对锤片式粉碎机结构和粉碎机理的研究中,为了使物料获得较好的粉碎效果,降低粉碎能耗,提高生产率,这个课题提出采用一种异型粉碎室,即梯形筛片构成的粉碎室来进行粉碎机的改进试验研究,对于锤片式粉碎机粉碎技术的研究很有意义。
这个课题的目的是在对锤片式粉碎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用一种异形筛片-梯形筛片替代圆形平筛的方法。通过改变筛片的形状,即改变粉碎室的形状来破坏粉碎室内的环流层。因为据研究,在锤片式粉碎机的筛片上所消耗的能量占整个粉碎过程能量消耗的 70%。使用梯形筛片后,可使有效筛粒面积增大,使得粉碎机工作时锤筛间隙不断地发生改变,并且能起到类似齿板的作用。通过改变筛片的形状进而改变粉碎室的形状去破坏粉碎室内环流层,降低环流速度,使合格的小颗粒物料容易从筛孔及时排出,提高了产品过筛率,有效防止过度粉碎。并能使大颗粒物料容易反弹回来受到锤片的再次冲击,提高了物料受冲击机会,进而能提高锤片式粉碎机生产率和度电产量,达到降低电耗和提高效率的目的。通过试验,从筛片中选出一种综合性能比较好的筛片,所做的研究能为将来锤片式粉碎机的理论研究和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我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有:9KG-2型高密度压捆机、2BM-9型免耕播种机的设计、揉碎机的设计、新鲜草料压缩工程优化设计及对新型草料产品的实验研究、电阻点 ( 凸 ) 焊机动态机械性能参数的识别及集成测试装置的研究、异质复合板电阻电焊工艺及设备的研究、建立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机械化微喷灌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等等,对推动科研项目转化成生产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于获得奖项和荣誉,韩宝生老师说:
学校和学院给了我很多荣誉。我曾经四次获得校级的优秀共产党员,三次获得优秀班主任,三次获得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获得内蒙古农业大学爱岗敬业劳动者奖一次。被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聘为内蒙古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机械设备安装工项目专业裁判。2004年《液压传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获得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该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BM-9型免耕播种机性能实验与生产应用》论文荣获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










荣获内蒙古农业大学第二届爱岗敬业劳动者奖
左数第四人为韩宝生老师




关于退休生活,韩宝生老师说:
在我三十九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发扬老黄牛精神,甘当配角,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起到了一砖一瓦的作用。我一直认为,干任何一件工作,不能就为了索取多少、获得多少利益,而是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做点贡献。我总结了一下,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有两点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一个就是努力把学生培养好,包括所进行的教学环节,要让学生真正扎实地学习到知识。另一方面我参与的那些科研项目,最终都变成了生产力,直接服务于社会。
2019年的二月份我退休了。同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技术系,聘用我做教学督导,并主讲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热处理、公差配合、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等多门课程。同时带学生毕业设计,也参与老师主持的课题。

2024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学院把我聘回来做学院的教学督导。其间正好赶上了教育部对农大的评估,主要是从事查阅老师的试卷、毕业设计、听课等等工作,也是退休之后为农大发挥余热吧。我虽然退休了,但是在我前面的几代农大人都是我的老先生。对这些老先生我还是非常怀念,想到了他们在艰苦岁月为农大做出的贡献。
关于给大学生举办“拓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专题系列讲座,韩宝生老师说: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与建设的接班人,是壮大民族、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更是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主体目标。想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就应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唯有创新才能得以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在高校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有鉴于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机电工程学院学生举办了多场“拓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专题系列讲座,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在讲座中,我剖析了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形势,阐述了现阶段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拓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途径的方法。在讲座中讲述了工业发展的历程,阐明了创新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针对新形势下就业形势的重大变化,大学生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讲座中,我还结合自身经验列举了一些科技创新的例子,总结了拓宽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希望大学生们通过学习获得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要善于观察研究在生活中发现的亮点,不断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在发明制作的过程中重视团队的力量,多接受并采纳他人的建议。要懂得借鉴新知识新亮点,扩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与创意。

关于给中青年教师举办专业知识讲座,韩宝生老师说:
我个人认为,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必须把中青年教师带动起来。他们无论在计算机方面还是外语等方面,能力远胜于我们。只不过在社会实践中,我们的实践经验比他们多一些罢了。如果我们能把中青年老师带动起来,这对农大的发展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所以,机电工程学院邀请我给学院的中青年老师做了一次专业知识讲座。讲座主要内容主要是讲解如何搞好毕业设计。我细致入微地讲授了三天。
毕业设计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学院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是大学四年学习的综合训练、能力提升环节,同时也是大学生走向科研岗位、工作岗位的实践预演。所以,如何更科学、高效地指导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我建议中青年教师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要从实体设计入手。所谓实体设计就是设计的内容最终一定要做成一个实物,做成设备,不搞虚体设计。首先,指导教师要进行调研,调研完以后,要把原理图给画出来。有了原理图,就能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而一些关键部件,可以进行强度和刚度的综合设计。这一步完了以后,再进行总体装配图的绘制,然后再装零件。设计完以后,就可以下工厂生产了。在生产的过程中,我认为设计者必须随时下车间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经过多次的打磨,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才能诞生。这是我多年带毕业设计的经验。

第一排左数第五人为韩宝生老师
我引用伟人的一句话,每一位青年教师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即便是一张白纸,也要努力书写出最美丽的画卷。如果认为自己硕士毕业了或者博士毕业了自己就功成名就了,那你就太渺小了。不管是大学毕业、博士毕业,我个人认为那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还会更长更美。
我们所学的知识,首先要教会学生,真正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还是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老师要讲好课,不但要熟悉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把这部分知识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人才是大学的第一使命,是大学的根和本。在担负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教学侧重于言传,科研侧重于身教。教学与科研,也就是言传与身教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和科研如能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育人,就能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成就卓越教师。
关于对农大的建议,韩宝生老师说: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学校必须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来。特色专业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专业,是高校的品牌和名片。特色专业往往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且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学生就读于特色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希望学校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学校可以设立更多的科研基金,支持那些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科研项目。
希望学校能够不断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优秀的教师是高质量教学的关键,他们可以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希望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各学科要注重实践操作,应加大实验课程、实习基地建设等投入。例如,学校可以与更多的企业、农场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最后,祝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天更蓝地更绿,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明天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