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的伟大,莫过于以改革之魄力圆国人之梦想;知识产权的荣光,莫过于以创新之活力筑家国之根基。党的十九大以来,伴随着国家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事业也蓬勃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扎实推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
政策体系 优质发展
从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至今,“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十六字方针日益深入人心,带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重大成就。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出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2021年9月22日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是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新时代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呼唤。既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阶段性特点,也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2021年10月2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措施,对未来五年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九大以来,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建设更加趋于完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凸显。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切实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全局化发展,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
保护运用 效益显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已完成第四次修订,并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推动了知识产权领域的司法体制改革,强化了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作用明显。同时完善了常态化打防工作格局,进一步优化了全程打击策略,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基本建成。此外,在提高专利质量效益、实施商标战略、打造精品版权、加强地理标志、加强植物新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
多方共治构建大保护格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已联合开展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遴选,共成立8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下简称“WIPO”)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推广的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以下简称“TISC”),共计101家,也已正式运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WIPO、教育部的共同推动下,TISC和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在打通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引导代理行业加强自律自治,全面提升代理机构监管水平。
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全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大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就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创新探索永无止境,建设世界知识产权强国,我们蹄疾步稳。